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17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目测和色差计两种方法,对柞木的耐光色牢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柞木的耐光色牢度等级要好于未染色的柞木;未染色木材在处理15 h之前色差变化较快,而15 h后变色趋于平衡;染色木材色差变化较未染色木材缓慢,约在处理40 h左右变色趋于平衡;色差目测结果与用△E*ab公式计算结果差别较大,但与用△E00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E00公式计算结果更符合目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选取直接染料、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在热浸渍条件下对不同预处理后的麦秸进行染色试验.根据色度学指标及染料上染率的对比分析,考察不同预处理方式对麦秸染色效果的影响,优选适合麦秸的染料种类和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麦秸在1%氢氧化钠预处理去蜡层,用直接染料、碱性染料、活性染料分别染色后,其色度学指标△E*分别为46.27、49.52和57.31,上染率分别为43.71%、50.12%和75%,活性染料染色后的麦秸色彩较其他两种染料效果好,并且染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索杨树枝桠材的染色加工技术,以使杨木可以作为装饰材使用,满足人们对装饰材色彩多样性的需求,提高木材的使用价值和使用率。【方法】采用立木染色中的穿孔法,以活性染料质量分数(0.2%,0.3%,0.4%)、pH值(4,5,6)、染色时间(4,6,8d)和渗透剂质量分数(0.03%,0.05%,0.07%)为染色因素,进行了杨树枝桠材染色正交试验,以上染率和色差为评定标准,选择染色最优条件。【结果】上染率在染料质量分数为0.3%时达到最大值61.41%,色差在染料质量分数为0.4%时达到最大值16.29。上染率和色差在pH值为4时分别达到最大值69.33%,16.71,在pH值为6时有最小值44.19%,14.48;在染色时间为8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63.80%,15.53;在渗透剂质量分数为0.07%时分别达到最大值60.57%,15.51,在渗透剂质量分数为0.03%时有最小值57.74%,15.31。染色的最优条件为:染料质量分数0.4%,pH值4,染色时间8d,渗透剂质量分数0.07%。【结论】上染率和色差随着染色时间的增加或渗透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大色差增大,而上染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制造(CAM)技术,针对染色机布速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打滑,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测速方案.在染色机的提布罗拉上方安装一个测速滚筒,利用光电编码器和单片机测量系统对布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进行监测、显示和存储.该方案不仅解决了测速问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打滑现象;进而根据测得的布速,及时调整喷嘴压力、染液进出阀的开度以及染液温度等,保证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高爱舫  吴财松  郑心愿  高鹏  方亚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26-4228,4232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直接紫染料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等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对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中COD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反应时间和初始pH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色度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初始pH的增加先增加后略有减小.当初始pH为10、臭氧投加量为35 μg/L、处理7min时,COD去除率达92.8%,色度去除率可达98.3%,污水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6.
木材染色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该文在阐述了木材染色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木材染色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木材染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四唑染色法快速测定任豆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方圆  唐燕飞 《种子》2004,23(7):40-42
根据四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缩写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研究不同四唑溶液浓度,不同染色温度和不同染色时间对任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摸索出测定任豆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溶液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改变三之者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达到改变其它两者或一者的目的,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测定条件.比较四唑染色法测定任豆种子生活力的不同条件,本文提出:温度为25℃,浓度为0.5%,染色时间为7h是测定任豆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8.
3种阔叶树种子生活力四唑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叶青  申亚梅  李浪 《种子》2005,24(1):32-35
本文对山玉兰、厚朴、黄山栾树这3种阔叶树种子生活力四唑测定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各种种子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和四唑溶液浓度.结果表明:除黄山栾树种子外,另外2种种子需要全部去除种皮;在25℃测定条件下,测定山玉兰和厚朴种子生活力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5%的四唑,黄山栾树用0.1%浓度的四唑;在种子生活力测定时,低质量的种子容易加大实验误差,并对所采用四唑溶液的浓度和种子预处理方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染色示踪法研究四面山两种林地优先路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林种土壤的优先路径分布特征,为土壤水的高效利用以及植物生长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重庆四面山张家山的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土壤存在优先路径的情况下,运用染色示踪法研究了水分及溶质的运移,并对采集的垂直剖面染色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两种林地对水分入渗的响应不同,染色路径宽度和染色路径数量在同一剖面不同深度处及不同剖面同一深度处均呈现明显的异质性:(1)针阔混交林染色路径宽度曲线呈"倒阶梯型";(2)楠竹林染色路径宽度曲线呈S形。两种林地的土壤优先流宽度和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均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结论]两种林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随着深度增加优先流路径不均匀递减,在0—20cm深度内,植物根系对土壤优先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0.
The 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 method described by Thalmann (1968) and the iodonitrotetrazolium chloride (INT) method described by Spothelfer-Magaña and Thalmann (1992), used for measuring soil dehydrogenase activity, have been modified to overcome some methodical short-comings. Absorption maxima of 485 nm for triphenylformazan dissolved in acetone, 491 nm for iodonitrotetrazolium formazan (INTF) dissolved in tetrahydrofuran and 455 nm for INTF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re recommended for measuring wavelengths. Extracting triphenylformazan twice with acetone is less toxic and proved to be at least as efficient as extraction with a mixture of 90% acetone and 10% carbon tetrachloride (Thalmann 1968 method). Tetrahydrofuran and dimethylformamide were equally good in extracting INTF from soils, but the former was less toxic. Anaerobic incuba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higher amounts of triphenylformazan and INTF as well as reduced standard error. Both TTC and INT reduction showed high reproducibility and goo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icrobial activity of six soils. For several reasons (more easily determined substrate dose depending on different soil types, better reduction, shorter incubation time), INT reduction seems to be a more suitable method of measuring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than TTC 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